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1.综合所得年度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表(适用于年度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年度综合所得,适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综合所得)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年度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年度收入额-准予扣除额
准予扣除额=基本扣除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综合所得月度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表(适用于月度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月度综合所得,适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综合所得)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
月度(包括按月预扣)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额-准予扣除额
准予扣除额=基本扣除费用5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2018年第四季度工资薪金所得月税率表,适用于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工资薪金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过渡期
(过渡期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注:纳税人在过渡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不扣除个税新法规定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二、经营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适用于2018年10月以后取得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年应税收入额-准予税前扣除金额
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一)超过四千:
1.劳务报酬所得 =收入*(1-20%)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20%)
2.稿酬所得=收入*70%*(1-20%)
(二)未超四千:
1.劳务报酬所得 =收入-800元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800元
2.稿酬所得=收入*70%-800元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四、特定所得的基本计算
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2、财产租赁所得
按照每次租赁收入的大小,区别情况计算: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费用800元)×20%
②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1-20%)×20%
3、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4、偶然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注意:如果另行给予优惠税率或者减半征收的,则按优惠税率或者减半计算。
原文地址:https://www.shui5.cn/article/d5/71078.html
成本结转到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里面。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如果是生产成本结转制造费用,那么可以做以下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但是,制造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里面结转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
1)再总结一下如何阅读利润表 四看、两比、两检查 *四看:一看“营业收入”、二看“毛利率”、三看“费用占比(企业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看“营业利润” *两比:和自身历史比、和同行业比 *两检查:用利息保障倍数检查企业的偿债能力、用经营现金流净额比净利润检查利润是否变成了真实现金 2)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 因为,权责发生制的记账会计准则,会导致企业账面上有很大利润,但实际却没有收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一、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就越快,能够相对节约流动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周转速度过低,会形成资产的浪费,使企业的现金过多的占用在存货、应收账款等非现金资产上,变现速度慢,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计算分析应收账款周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经营周期是指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到其收回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这段时间);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3)预期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变现的; (4)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应当按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
哪些属于流动资产?哪些属于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就是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不够1年的)、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一般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会计分录比较简单,直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即可。让会计比较头疼的是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及因此产生的会税差异、固定资产大修、改良、房产税的确认等。一、三种情形的“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自建固定资产。多见于自建厂房或仓库。第二种,需要安装的设备;第三种,大修或改良固定资产。1、自建工程转固定资产 有自建固定资产的